封开之旅网 - 广东封开自助游指南、旅游资讯 招商合作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Atom订阅 | RSS订阅 | 手机触屏版
首页旗帜A1 首页旗帜A3 首页旗帜A3 首页旗帜A4 首页旗帜A5 首页旗帜A6
当前位置:封开之旅网 > 旅游推介 > 正文

封开旅游的亮点——封开之最

时间:2007-04-24 来源:封开县府信息网,本站整理 作者:edwin 点击:

岭南最早古人类繁衍生息地

  据考证,(1)在封开县河儿口镇山根村“垌中岩”发现的古人类“封开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4.8万年,比原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曲江“马坝人”还早2万年。“封开人”的发现,把岭南古人类发展史向前推进了2万年;(2)在封开河儿口庙边村的罗沙岩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填补了广东地区2万年至 10万年之间旧石器文化的空白;(3)封开黄岩洞出土的两个人头骨化石以及大批石器,是岭南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典型遗存,其价值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确认。封开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源地之一已不可置疑。

岭南地区最早首府地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6年)平南越国后,将整个岭南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个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在郡县之上增设一层监察机关,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部设刺史1人作为主管官员。负责监察岭南九郡的监察机构称为交趾部(汉献帝时将交趾部改为交州)。长官称交趾刺史(汉献帝时改交趾剌史为交州牧)。刺史治就设在苍梧郡的广信县,即今天的封开县。这是广信县(今封开县)作为统一的中央政权下岭南地区最高的地方行政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开始。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到公元217年步骘把交州州治迁往番禺的300多年间,当时的广信县(今封开县)都是岭南首府(其中在东汉末年交趾部改为交州后的州治曾一度迁往龙编,但为时甚短,公元203年又迁回广信), “广信”之名,取自汉武帝时“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辖当年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其余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仍为交州管辖。由于新设的州旧治在广信,故名广州。这是广州之名的第一次出现。到宋代,将广州之地划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仍以广信为地标,广信以东为广南东路(后简称广东),广信以西为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广东、广西之名由此得来。

广东粤语最初发源地

  粤语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中原语言与当地语言结合的产物。秦汉以来,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古道路交通线来到岭南,并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繁衍,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今天的封川话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现象在广东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封川话的例子:[b]包本婆别[d]多完桃洞[g]歌根葵共,其中包括《切韵》古浊塞音并、定、群母字和古清塞音帮、端、见母字,古并母与帮母字读为[b],古定母字与端母字都读为[d],古群母字与见母字都读为[g],同时,封川话没有[p][k],有[t]但不是来自古端母而来自半精母,例如“左”(to),“最” (tui),“作”(tok)。因此,《切韵》古帮、端、见母都读为浊塞音,与古并、定、群母合流。专家们认定:在《切韵》之前,大约是汉至南朝这一时期,中原汉语就已经传入封川,并逐渐偏离中原汉语发展的轨迹而形成为一种方言,其表现之一,就是它的浊塞音声母没有经历“清化”的过程。因此,从今天的封川话,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这是粤语起源于封川话的直接证据,所以说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

古代岭南岭北最早的交通要地

  广信县在西汉时期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还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由于五岭阻隔,秦代以前岭南与中原地区交往较少。秦始皇在广西桂北开通灵渠,使长江流域的湘江与珠江流域的漓江相通。又在湘江上游的潇水源头筑“新道”使长江流域的潇水与珠江流域的贺水、西江相通。地处西江和贺江交汇处的广信县(今封开县)便成为当时南北交通的要冲。当时中国的首都在今西安,由西安经汉中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再溯湘江、到潇水、到“新道”、到封水(贺江)达广信县(今封开县)。以广信为中转站,溯江西行,可以沿广西左江进入今越南境;西行不远,从今藤县溯北流江而至北流县,经鬼门关,顺南流江到合浦,再由陆路至雷州(汉徐闻县);东南行不远,溯罗定江至罗定船步镇境,越过分水岭,再沿鉴江顺流而下,可到今湛江、吴川之间出海,转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向东可顺江直达番禺(今广州)。自远古至汉唐,中原及吴、越、楚的进步文化和生产技术,通过潇水——封水不断南传,这就使广信(今封开)最早成为中原和岭南交通的枢纽,成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对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广东粤语最初发源地

  粤语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中原语言与当地语言结合的产物。秦汉以来,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古道路交通线来到岭南,并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繁衍,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今天的封川话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现象在广东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封川话的例子:[b]包本婆别[d]多完桃洞[g]歌根葵共,其中包括《切韵》古浊塞音并、定、群母字和古清塞音帮、端、见母字,古并母与帮母字读为[b],古定母字与端母字都读为[d],古群母字与见母字都读为[g],同时,封川话没有[p][k],有[t]但不是来自古端母而来自半精母,例如“左”(to),“最” (tui),“作”(tok)。因此,《切韵》古帮、端、见母都读为浊塞音,与古并、定、群母合流。专家们认定:在《切韵》之前,大约是汉至南朝这一时期,中原汉语就已经传入封川,并逐渐偏离中原汉语发展的轨迹而形成为一种方言,其表现之一,就是它的浊塞音声母没有经历“清化”的过程。因此,从今天的封川话,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这是粤语起源于封川话的直接证据,所以说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

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通道之一

  古广信(今封开)不仅是岭南与中原经过潇水——封水这条古交通线而成为最早的交通线,而且经由南海的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等亦由此线经古广信(今封开)北上中原地区。这是当时岭南与中原沟通最早最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通道。最能成为佐证的是在这条频繁的交通线上,尤其是在封水(贺江)与西江交汇处(今封开)附近,曾遗留有遗址或建筑物,最突出的有江口天后宫、封川天后宫(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长岗天后宫、凤村天后宫(现存)、平岗天后宫(现香火仍旺)以及白垢龙母庙(现存)。

岭南最早的皇帝发迹地

  唐朝末年,全国陷入分裂局面,演变为“五代十国”。十国当中,有一个建都番禺(今广州市)的小朝廷,史称南汉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有了“皇帝”这一称呼后,岭南地区出现的最早的皇帝。

  南汉国的历史应该从刘谦讲起。刘谦初任广州牙将,后因袭击黄巢起义军有功,被任命为封州(今封开)刺史兼贺水镇遏使。刘谦经营封州12年后病逝,部众拥立其长子刘隐。刘隐一直打着忠唐的旗号,讨伐岭南各州割据谋反立功,被唐朝庭升为节度使副使。公元905年,刘隐升任岭南节度使,成为整个岭南的最高首长。

  根据史载,刘隐在施政时,非常重视人才。对当时流落岭南的有识之士,不管是受贬的、逃难的或做完官返不了北方的,只要有学问有本领,他都以礼相待并聘至门下。刘隐门下,人才济济。此时的封州之地已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

  刘隐死后,其弟刘岩接任岭南节度使,凭借其兄刘隐从军事、政治、经济以至人才等各方面奠定的基础和优势,6年后于公元917年在番禺(广州市)称帝。正式开始了南汉国50多年、四代皇帝的历史。

广东、广西、广州名字最早得来的地方

(在上述“岭南地区最早首府地”一项已有说明。)

岭南最早的著名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

  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西汉时广信(今封开)人,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
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字子佚,是西汉末年王莽(新朝皇帝)的老师,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陈钦代表的古文经学派为是否确立《左传》的官学地位、设《左传》博士,与今文经学派之间进行了一场学术大争论。《左传》写于公元前四世纪,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属古文经学派。自武帝以来,今文经学一直是汉代的官方哲学,古文经学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只是在民间中私相授受。陈钦代表的古文经学派在争论中赢得胜利,所研究的《左氏春秋》终于被列为官学,影响十分深远。

  陈元,字长孙,陈钦之子,继承父业,对《左传》做了广博精深的考证与注释,著有《左传异国》(已佚)。东汉初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论争再度掀起,重点放在是否设立《左传》博士的问题上。这场论战,陈元显出了卓越的学识、思辨力和毅力,取得了辩论的胜利。“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汉光武帝期间,陈元作为古文经学派代表,对《左氏春秋》的研究达到最高水平,与桓潭、杜林、郑兴齐名,在全国的学术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当时的广信(今封开县)是岭南《左氏春秋》研究的重心。

  陈钦、陈元父子作为岭南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学者,不但为同时期学者所承认,而且载入史册。《广东通志》、《广西通志》的<儒林传>,把陈氏父子列在首位,称“陈元独能以经学振兴一时,诚岭海之儒宗也。”现代著名史学家罗香林高度评价陈氏父子:“如《春秋左氏传》,广东最先倡导的人就是广信的陈元及其父陈钦。《春秋左氏传》由来已久,但不经陈元的研究和鼓吹,未必能立于官学。自此之后,《左传》在学术上的地位日益显著,对中国学术思想,影响很大,这是陈元的贡献。

最早促成佛教中国化的学子牟子

  即牟融(公元170—?),东汉人。最早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学者。生于公元170年,汉献帝时随母从中原迁来广信(今封开县)落籍定居。他早年学习儒家经传,博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对儒家和道家学说都非常精通。来到广信(今封开县)以后,更专心研究佛教学说。正如罗香林教授在《世界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一文指出的那样:“东汉时代,印度佛教以及海外各国的文化,亦多自安南河内以及广东的徐闻、合浦等地的港口传入,而扼西江的苍梧(当时的苍梧郡,广信县是治所)遂成为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心。”正是在广信(今封开)这样一个当年的学术文化交流重心之地,牟子写成了他的重要名著《理惑论》。

  《理惑论》用儒家和道家的学说、观点来解释佛教教义,虽然和原印度的佛教教义有许多不相符之处,但却使佛教这一外来宗教中国化了,为佛教在中国的生根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正是牟子把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精华与佛教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牟子用他的《理惑论》确立了其将佛教中国化第一人的地位。

岭南最早的状元莫宣卿

  莫宣卿 字仲节,唐封州人(今封开县)。于唐大中五年(851年)廷试第一,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

  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莫宣卿出生在岭南封州文德乡长乐里。莫宣卿幼年就表现出异常的天赋,被誉为“神童”。七岁题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莫宣卿抱负不凡,果然在他十七岁时,廷试第一,为岭南第一状元。

  一个南蛮少年一举压倒全国众多才子,曾使长安城轰动一时。唐宣宗李枕十分器重这位南方才子,赐宴并赐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同科进士柳珪有诗句贺曰 “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

  莫宣卿高中状元后,初留京做翰林,掌管草拟机要文书。后来被任命为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地区临海县)别驾(州刺史副职)。莫宣卿著书颇丰,仅《全唐诗》就收录了他三首诗,受到很高的评价。

  莫宣卿的勤奋好学精神,推动了后世的学风,为当时的岭南学子树立了榜样,开启了岭南学子勇叩状元大门和奋发苦读的先河,后来在他的家乡封州(今封开)还出过七个进士,而整个岭南后来又出了十七名状元(广东九个)。

天下第一石——大斑石

  “天下第一石”景区

  “天下第一石”(又称大斑石)位于封开县杏花镇斑石村,长1365米,宽695米,高191.3米,周长4100米,占地1101亩,形成于1.45 —1.72亿年之间,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天下第一石,一石成山,天下无双,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亲笔题写“天下第一石”。相传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神石,故色彩斑斓,名为斑石,被人誉为“国宝”。

  此景区主要是让游客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享受攀石登山、生态文化、增知健身、朝觐祈福、购物美食等旅游乐趣 。目前此景区接待设施已初步建成,已向游客开放。现正着手进一步扩大景区建设。

中国最弯曲、最清澈的河流——贺江

  贺江景区

  贺江源于湘桂交界的桂林、贺州地区,经信都流入广东封开境内,在县城江口镇汇入西江,全长433公里。而真正成为风景区的却是位于贺江下游封开县白垢电站至县城江口电站流域,直线距离18公里,而河道长却达39公里,两岸青山叠翠,茂林修竹,曲折蜿蜒,江水清澈,被专家认为是“中国最弯曲的河流”和 “中国最清澈的河流”之一。贺江还是最早最主要的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之一。      

  贺江景区主要开辟为生态游览区、文化观赏区、生活休闲区,着力打造“贺江天下绿”、“天下第一湾”、“青山绿水逍遥游”等贺江旅游知名品牌,让游客尽享青山绿水、民俗风情乐趣。

北回归线最大的原始森林——黑石顶

  黑石顶景区

  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境内,是原始次森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季雨林,保护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蜿蜒,瀑布如银,林海莽莽,林相齐全,动植物种达二千多种。该保护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4200公倾,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有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绿宝石”的美称。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对研究南亚热带森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研究森林生态和植物区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教委委托中山大学在此设立“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中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和研究。经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取样测定,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资源十公丰富,而且森林植物中有很多优秀的释放植物精气的树种。

  利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开发森林生态、保健疗养、森林奇趣探险、生物科普、休闲度假等系列旅游项目,全力打造“森林精气健身游”主题品牌。

广东最美丽的溶洞——“小桂林 瑶池仙境”

  封开龙山景区 (又称 “小桂林”)
 
  龙山景区位于河儿口镇境内,占地面积129.3公倾,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岩景观。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景区已形成喀斯特地貌溶岩景观游览区(主要有双龙洞、白石岩洞、龙泉洞,其中白石岩洞的“瑶池仙境”最为神奇壮观,比美桂林,闻名遐迩)、碧湖翠荷观赏区、民族风情表演区、休闲度假区。在原有基础上,景区现已拓展成为一个集溶洞文化游览、民间艺术表演、休闲度假、会议展览、溶洞文化学术研讨、中外溶洞奇观欣赏、美食美娱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16. 封开之旅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