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之旅网 - 广东封开自助游指南、旅游资讯 招商合作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Atom订阅 | RSS订阅 | 手机触屏版
首页旗帜A1 首页旗帜A3 首页旗帜A3 首页旗帜A4 首页旗帜A5 首页旗帜A6
当前位置:封开之旅网 > 游记攻略 > 正文

春游杨池古村小记

时间:2007-10-20 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luyaod 作者:edwin 点击:

        翻过一座山岭,终于到了杨池古村。
  
  村子就在路边,村口立一牌坊,上悬一匾曰“杨池古村”。那匾很新,通体光滑油亮,估计是新挂上去的。站在村口对出来的马路边,一眼望去,整个村子显得并不大。两边是已经收割完毕一览无余的田野。
  
  村口的对面,立着一块很大的牌子,大致写的是杨池古村的历史和景观。上面说,明朝末年,一叶姓官员因躲避战乱来到此间,发现此地山青水秀山水相依,极宜修身养性,遂定居于此。杨池古村由是发端。
  
   走进村子,首先遇到的是草垛和一辆生锈的手扶拖拉机。脚下是未加任何修饰的土路一直通向前方,直到拐弯才由黑石块垒成的台阶接了过去。上了台阶,眼前出 现一个池塘了。据说这就是本村的开山祖宗挖就的池塘,因为旁边有杨柳依依,也就顺着叫了“杨池”。关于“杨池”,售票处散发的小册子上还说,叶老祖刚挖好 池塘不久,就有天上宝鸭有感于贤人宝地,下池戏水,因此池塘很像鸭子的形状。可是我怎么看都看不出来。
  
  类似的传说到处都有。就比如说我们自己的族谱,也记载我们祖先的传奇故事。据说当初我们村的周姓祖先很穷,但是他很孝顺,远近闻名。后来上天有感于他的孝顺,就在一个夏夜在他家的门前,下了一场金砖雨,并托梦告诉他用这些钱建一座宗祠可保他子子孙孙无穷尽。
  
  不能说这些传说不美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出国人喜欢通过抬高先人的地位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就像阿Q说:我们先前比你们富多了。刻意的美化常常导致虚荣心的恶意膨胀。
  
  池塘的前面就是叶氏宗祠了。院落里几个后生正在锣鼓的伴奏下舞狮。他们身着道具,倒也舞得中规中矩但并不热烈,所以并不好看。我径直走到宗祠门口,两边挂着的一幅对联倒引起了我的兴趣:
  
  杨池有四杰书室四间井泉四口历经四朝四面青山绕四水
  
  文脉留一门氏族一叶柳池一圈香火一祠一方宝地集一村
  
  这副对联虽然有些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但是对仗工整,而且也把小册子上关于杨池的景点和历史渊源都包括进去了,也算难得。
  
   走进去,是一个厅堂。正中摆放着一张看上去很古老的木桌子。桌子两边各有一个旧式木椅。厅堂两边的墙上悬挂着几幅发黄的山水画,看不懂上面的题跋。但是 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幅画的左下角都有一行小行楷:观此画线条流畅笔意横生……实为此中精品。这评论也太笼统了。莫非是为了装高雅故意帖上去的?自然 不敢问这里的人。厅堂的右边胡乱放这一些很陈旧的木牌,上书“拔贡”“直隶州知州”等牌匾。一看之下,原来叶氏一门在道光年间出过一名杰出人士曾任四川” “直隶州分州知州”,这些牌匾就是证据。转过屏风,两边各有一间存放农具的厢房,里面的农具都有铭牌标示,大都已接近腐烂的边缘。最好笑的是,在其中一间 房里居然发现了一台空空如也的百事可乐自动贩卖机。
  
  穿过天井就到了供奉祖先灵位的大厅了。有几个人正在祭祀。前面的神台是一级一 级往上升的,每一级都竖着若干大红的塔形的灵牌,上面大概写着“某某某在某地得过什么功名,母亲是谁,父亲是谁”之类的信息。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代有那么 多的读书人想尽办法博取功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名字留在宗祠里光宗耀祖。
  
  我一边看一边感慨的时候,一位刚才和我一起过岭 的老伯(这位老伯和我一样也是骑自行车来的)进来了。和他闲聊。他说,他的祖上也是这里人,现在已经搬到30公里外的地方住了。他每年都要回来祭祖。不仅 是他,很多从这个村走出去的人每年正月都回来祭祖,这里的祖先很灵验。他还很自豪的和我说起在华工读书的儿子。他的头发灰白,脸色古铜,穿着朴素,脸上充 满笑容,很像我的父亲。
  
  出了宗祠,顺着墙上的指示一路走下去,分别有“耕读人家”“大夫第”“乡贤居”等景点。“耕读人家”门口的一幅对联写得满有意思:
  
  耕得仓盈体健
  
  读来气爽神清
  
   介绍上说,此屋的主人叶老先生国学造诣深厚,能画能诗,情趣高雅,大有“采菊东篱下”的风范。单从这幅对联来看,也确实把那种知足常乐,淡薄名利的高境 界给表达出来了。本想进去看看叶老先生,但是走进小院朝门里一探之下,看到一家人正围着桌子吃饭。有一位老太太抬起头看到门外的我,直作手势约我一起吃 饭。我赶紧笑笑,退了出来。
  
  在一条小巷里,我又碰到了那位老伯,问他去那里,他说准备回去了。
  
  正月里果然是旅游旺季,我本以为只有我这总吃饱了撑着的人才会在大年初二巴巴的跑到这里来,没想到一眨眼来了两队旅游团。他们在导游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穿梭在各个条巷子之间,甚至那些有人居住的景点也照入不误。孩子们见了他们,一边让路一边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他们。
  
   一圈转下来,感觉这个村虽小却五脏俱全。它有自己的宗祠,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银库和钱庄,与世隔绝也基本能生存下来。而且让我惊奇的是,整个村庄, 除了两栋较为陈旧的水泥平房外,其他均为木结构的瓦房。小院落,天井,会客厅和会客厅两边的厢房——这些民居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一个结构建造的。正如小册 子所描述的,“……较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走在青石铺就的小巷里,两边是灰白相间的旧砖墙,迎面遭遇几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仿佛穿越了时 空,回到了明清时期。在这样一个村庄里,轻轻闭上眼睛,几百年前那些在小巷里飘过的环佩叮当的声音,那些从私塾里传出来的幼童的琅琅读书声,那些功名成就 者衣锦还乡锣鼓喧天的声音,以及那些被禁锢在这里的各种各样的微弱的声音会悄无声息的进入你耳朵.然而很快你就会回过神来,时间立即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 小山村虽然仍然被山野围困,但是发达的资讯却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们的内部早已不是先民的模样了。
  
  突 然觉得再转下去没意思,就去了村后面的山上。在山上倒有意外发现——两棵梨树正开着满树的小白花。虽然不香,却带来了春天的讯息。站在山上的“摄影平台” ——这也是一个景点——居高临下眺望,整个村庄错落有致,沉浸在一片暗灰的色调中。村庄周围方圆几十米内的树上挂满了象征节日喜庆的红灯笼,对比之下,倒 也使村里的民居更加突兀。公路上有另一条路从村子的一侧横进村庄,可以通车。我突然恶作剧般的想:要是我当初从这条路进来,那就可以省掉买门票的钱了。
  
  往回走,看见一面墙上有一首很熟悉的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支花。
  
  回到村口,过了公路,来到杨池四泉之首的“龙泉”旁边,顺手抄起井沿上的一个水瓢舀了一口水喝。水倒清凉可口。
  
  村子是游完了,可是我咂咂嘴,那味道居然有点复杂。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16. 封开之旅 All rights reserved.